前往九州 從薩摩燒進化成薩摩鈕扣





「薩摩志史」上色師傅,室田志保小姐

在鹿兒島縣的傳統工藝品中,還有一種工藝品相當受到女性的歡迎。這種工藝品就是以薩摩燒為基底創造出來的薩摩鈕扣。薩摩鈕扣原本是在江戶時代末期時因薩摩藩想要獲得軍資金而創造出這種商品,並且將其外銷到海外地區。據說這就是薩摩鈕扣的起源。在薩摩鈕扣上頭的花紋大多是當時的生活風景以及花鳥風月等日本文化的圖案,對於海外的鈕扣收藏家們來說這些花紋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並且被視為相當珍貴的物品。

我們聽說有一位先生原本是薩摩燒的上色師傅,後來投入到薩摩鈕扣的製作之中。因此我們從鹿兒島市搭乘渡輪橫跨了鹿兒島灣,來到對岸的垂水市拜訪「薩摩志史」的上色師─室田志保小姐。

室田小姐向我們說明她是如何開始從事這項工作,「當初我是因為父親強調”靠技術討生活”的精神,才會投入到這個行業裡。而在我準備要就職時,短期大學的教授向我介紹了薩摩燒陶窯的工作,認為這是相當適合我的工作。我在那邊以上色師傅的身分加入到公司之中。」她接著向我們繼續說明,「當我在陶窯工作時曾經在雜誌上頭瞭解到薩摩鈕扣的事情,後來也在東京的鈕扣博物館裡看到了真正的薩摩鈕扣。在那時候腦中出現了一個想法告訴我,就是它了。」室田小姐在陶窯工作了10年後,於西元2005年時離開公司,並且開創了製作薩摩鈕扣的工房。

薩摩鈕扣製作過程的特徵是非常花費功夫。室田小姐向我們說明,「製作一個薩摩鈕扣最少需要放到窯裡燒製5次。因此在生產速度分面,每個月只能生產30~50個鈕扣。」目前在日本國內薩摩鈕扣主要也不是拿來當作服裝上頭的鈕扣,而是當成一種裝飾品來使用。相對地在海外地區則多半是本身興趣是收集鈕扣的愛好者,或是以投資為目的的收集者。

在美國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鈕扣收集愛好者們的祭典,室田小姐也曾經參加過這個活動。她替我們做了個結論,「在那個祭典裡美國人投資觸角的敏銳讓我感到非常驚訝。有許多人才買下了薩摩鈕扣並不是因為目前的價格,而是著眼於未來的價值。看到了這個現象後,讓我想要在未來裡更加努力製作價值能夠不斷上升的鈕扣。」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